logo
城市直达 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庆 | 山东 | 山西 | 辽宁 | 吉林 | 江苏 | 浙江 | 福建 | 江西 | 河北 | 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广东 | 广西 | 海南 | 四川 | 云南 | 西藏 | 贵州 | 陕西 | 甘肃 | 青海 | 宁夏 | 新疆 | 黑龙江 | 内蒙古 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设为首页  收藏本站
leftround leftround
 
  •  24小时订房热线:
       15505395288
  • QQ留言852660719
  • QQ留言 82070616
  •   852660719@qq.com
  •  加盟:15801038369
 
 
苍山订房:15505395288
  苍山文化
 
首页旅游资讯苍山文化
萧望之
在古镇兰陵北有一古冢, 是西汉大臣萧望之墓,当地讹传为萧王墓。
萧望之( ? - 公元前4 7 年) , 字长倩, 东海兰陵( 今山东苍山)人, 萧何六世孙。据《南齐书》记载:萧何居沛, 侍中萧彪( 萧何孙)名宦, 迁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( 今小仲村) 。萧望之的童年是在兰陵度过的,后迁徙到杜陵(今陕西),世以耕种为生。
萧望之出身书香门第, 受先人熏陶和教育,从小就刻苦好学。从经学家后苍研究《齐诗》, 复从同学博士白奇(亦曾受业于后苍) , 又从经学家夏侯胜求问《论语》、《礼服》等书, 由于苦心钻研博览古今,因而赢得了当时京城诸儒的赞赏, 为以后走上社会、进入仕途奠定了基础。
萧望之性耿介, 素高节, 不屈辱。宣帝在位,大将军霍光秉政,因权力之争, 遭左将军上官桀等谋杀未遂, 因而十分警觉, 出入戒备森严, 凡有官吏民众相见, 便挟持搜身。一次长史丙吉推荐王良、萧望之等, 都被召见,可在召见时要搜身, 唯望之宁可不见也不愿意遭此屈辱。霍光听说, 告手下勿搜。望之当面指责霍光的非礼之举, 对霍光说: “ 将军以功德辅幼主, 应令太平之地通洽四方,是以天下之士翘首接踵, 争相效法, 以辅高明。今士见者皆先露形体而遭搜查, 恐非周公躬引吐握之礼。” 事后, 霍光将王良等服服帖帖的人授予官职、唯独望之不予任用。三年后,一些人已升迁至高位, 而萧望之只好参加应考郎中。因他学识渊博, 在考中了甲科为郎, 署小苑东门侯。时王良已任光
禄大夫、给事中, 出入皆有跟班随从,前呼后拥, 下车叫门, 传呼甚威风, 顾喟望之曰: “ 不肯顺时附势者, 不得大官而守门也。” 望之淡然一笑答: “ 各从其志。” 意思是说“ 各从其志, 心安理得” , 没有什么可后悔的。不几年望之的弟弟犯法, 他也受到株连, 把个守门的小官也丢了, 免为郡府里当一名郡吏。后来御史大夫魏相了解到萧望之是位名士,就征到自己手下当一名属僚。
没过几年, 大将军霍光病故, 其儿子霍禹当了大司马, 侄儿霍山领尚书,其他一些亲属也都任以宿卫内侍,一姓专权的局势形成了。
又过数年, 御史大夫魏相授望之为大行治礼丞相。地节三年( 公元前6 7 年)夏, 京城下了一场冰雹。当时限于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, 人们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, 最高统治者认为这是天降怒于斯人,一定有什么过错触怒了上苍。宣帝就赶忙向群臣询问政治上有什么过失。宣帝在民间久闻望之大名,遂派少府宋畸向他问话。望之对答说:“ 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, 是因季氏专权, 今又遇到这种灾难, 也是一姓专权所造成的,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, 免于此害。” 并对宣帝说: “ 今陛下以圣德居位, 思政术贤, 尧舜之用心也。然而善祥未臻, 阴阳不和,是大臣任政, 一姓擅势之所致也, 附枝大者贼本心, 私家盛者公室危。惟明主躬万机,选同姓, 举贤才, 以为腹心, 与参政谋, 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, 明陈其职, 以考功能。如是, 则庶事理, 公道立, 奸邪塞, 私权废矣。” 此奏不仅借故弹劾霍氏专权,而且详细阐述明主思政求贤应取之策。宣帝听望之一篇宏论, 认为言之有理, 当即拜为谒者, 让他专在皇帝身边引见朝臣,传达使令。
当时宣帝即位不长, 打算召进一批贤良之材辅佐朝政, 便经常询问望之这方面的情况。望之于是向宣帝建议: “ 可大胆选用贤良,高者任丞相御史, 次者任九卿大夫, 先试用一年, 期满再考察, 按其优劣决定留用或罢免, 这样就可以量才任用了。” 宣帝听了很是高兴, 遂提拔望之为谏大夫, 参与议论朝廷政事,不久又升迁为丞相司直, 辅佐丞相处理朝政。这是萧望之宦海中最为顺利的一年。一年中三次累迁, 食俸达两千石。后,霍氏谋反被除,望之的威望越来越高。
是时, 宣帝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太守,于是择望之为平原太守, 但萧望之志在朝内, 不愿远为郡守, 乃上疏宣帝曰: “ 陛下, 悉出谏官以补郡吏, 所谓忧其本而忘其本者也。朝无诤臣则不知过, 国无达士则不闻善。愿陛下先明经术,温故知新, 通于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, 与参政事。” 意思是说, 选谏官补郡吏这是本末倒置的事。于是望之被征入京师, 担任少府, 成为九卿之一。宣帝知道望之明经持政,议论有余, 材堪宰相, 就打算进一步考察其才能, 便派他去担任左冯翊,也就是西汉京师长安的太守一职。但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, 其不合意遂移出言病。宣帝闻之, 即派侍中、成都侯金安上说其意: “ 前为平原太守曰浅,故复试之于三辅,并非闻其短失。”望之遂赴任视事。神爵元年( 公元前6 1 年) , 西羌反叛,宣帝派后将军赵充国率军征讨。叛乱平定后, 在善后政策方面相起了一场大的争论。京兆尹张敞主张, 让犯罪的人交粮赎罪, 以备百姓之急。而望之则认为不可, 说那样会使富者得生,穷者独死, 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, 这样会引起骚乱, 后果严重。倒不如让灾民自产自救, 邻近府郡略加支援, 则可无事。争来争去, 最后还是采纳了望之的意见。萧望之担任左冯翊三年间,尽心尽力, 尽职尽责, 受到了京师官民的称颂, 又被升迁为大鸿胪, 负责掌管国内少数民族来朝事务及外交。
宣帝神爵四年( 公元前5 8 年) , 匈奴人争夺单于的位子, 引起内乱。汉廷多数人认为,他们侵害中原已久, 现在内乱, 正是大好时机,趁此机会把他们灭了, 免除后患。大鸿胪萧望之独持异议, 他说: “ 春秋时, 晋国派士匄攻打齐国, 走到半路听说齐灵公死了,士匄就带兵回转, 孔子对此事大为赞赏。因为敌国不幸遭了丧事, 表示同情停止征伐,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。前年握衍单于派人前来和亲,人们就知道不打仗了, 很是高兴。现在他死于内战, 我们反而进兵征伐, 这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, 不义之兵是不会成功的。我们遣使吊唁, 救他们于灾难。” 这种态度确实是大方,所以宣帝就依从了他, 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归顺大汉。萧望之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, 在处理边境民族事务上也表现出卓越的才能, 体现了汉王朝泱泱大国之风, 所以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。
萧望之任御史大夫后, 位列三公, 自以为担子更重了。他对当时朝廷官员的情况很不满意, 为加强吏治就向皇帝启奏:“ 百姓围乏不堪,四处盗贼不止,而朝廷玉食俸两千石者为数不少, 包括三公在内多数都不称职, 大臣们都有责任。” 宣帝听了甚为不悦, 认为他是出言不逊,轻薄丞相, 于是免去他御史大夫一职, 让他去做太子太傅,专管辅导太子读书。虽为太子太傅这一闲职, 但望之心为社稷, 不计个人得失, 又发表如何对待匈奴的意见,并以《论语》、《礼服》授皇太子。
黄龙三年( 公元前4 9 年) , 宣帝病重, 诏乐陵侯史高、太子太傅萧望之、少傅周堪三人到宫中,拜史高为大司马骑将军, 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, 拜周堪为光禄大夫。三人一起接受宣帝的遗诏辅政, 领尚书事, 成为托孤大臣。皇帝驾崩, 皇太子刘奭登基, 这就汉元帝。元帝即位后,非常器重他的师傅, 数宴接见, 谈论治乱, 陈述王事。议谋之事,帝皆纳用,言听计从,望之也实心辅政。
元帝新立, 朝廷内人事变化多端, 相互倾轧。而望之又为人刚直,从不调和, 同僚间关系日趋紧张。萧望之为元帝师傅, 又受先帝遗诏辅政,所以元帝刘奭即位, 更是信任倍加。当时萧望之推荐了博学多才的大儒刘向和匡衡, 元帝均委以重任, 并加官给事中, 即特赐随便出入禁中,参与机密。因此, 萧望之的权势自然就受到石显一伙奸佞小人的妒忌。时宦官中书令弘恭、石显久典枢机, 明习文法, 且与史高互为表里, 串通一气, 常不理会望之等人所议,独持己论行事, 甚至倾侧见屈于幼帝, 掌握了朝内大权。特别石显是一个饱览宦海沉浮和老于世故投机钻营的老手, 由于他巧舌如簧, 内心歹毒, 不但精通朝务, 且能左右
逢源, 并能用心计和言语推测出元帝尚未明讲或难于启齿的心意。
元帝即位后, 他很快就赢得了元帝的欢心和宠信, 中书的势力就越来越大。
于是朝廷形成了石、弘为首的中书势力和萧、周为首的太子太傅势力的对立局面。双方在朝中唇枪舌剑,互相攻击,明争暗斗,愈演愈烈。望之一心为社稷,对朝中佞臣冷眼旁观, 多次向元帝进谏, 自武帝游宴后庭, 故用宦者, 非国旧制, 又违古不近刑人等义理, 建立更置士人。同时为进一步铲除石显、弘恭等一伙奸佞势力,与周堪联名向元帝上疏, 废除中书机构。但因元帝初登帝位, 不明事理, 懦弱无能, 故而久议不定。另一方面, 摆在他面前的敌对双方, 一方是恩师, 一方是宠臣,对恩师的意见他不便拒绝, 对宠臣又不忍割爱, 元帝便采取了折中态度, 对废除中书机构议而不决, 决而不行, 便搁置起来, 这样更招致史高、弘恭、石显等对望之的仇视。他们串通一气秘密研究对策,设计诬陷望之, 联名写状, 趁望之休息离朝时, 向元帝启奏: “ 萧望之与人结为朋党, 攻击大臣, 毁离亲戚, 专弄权势, 为臣不忠, 诬上不道,应令谒者招致廷尉。” 因元帝即位不久, 年纪尚幼, 对一些官文用语不甚明白, 自然就不懂“ 谒者改廷尉” 的意思是“ 由谒者押入牢狱” , 误以为是移交廷尉复查, 就稀里糊涂地予以批准。不久,元帝有要事要召见萧望之、刘向, 左右答曰: “ 已被捕入狱。” 元帝当即大吃一惊, 问“ 招致廷尉” 不就是移交廷尉复查吗? 他这才恍然大悟, 官样文章还有不少名堂,便斥责弘恭、石显言词不清, 赦免了萧望之。骗局既破, 石显、弘恭只好向元帝叩头谢罪, 他们感到单凭中书势力很难扳倒萧、周一派, 于是设计拉拢外戚史高, 并授以奸言。史高面陈元帝说: “ 陛下刚刚即位, 德化的美名还没有传布天下, 却先有了误罪师傅的恶名。既然已经下狱, 就应该就此免职, 不然就显示了皇帝的过错。” 元帝听了觉得甚为有理, 于是就将错就错,把萧、周、刘统统免官, 并收回了前将军光禄勋印绶,贬望之为庶民。
数月后, 元帝思念起萧望之昔日的功德, 甚觉对师傅的处理不妥,便下诏书说: “ 国之将兴, 尊师而重傅, 故前将军望之傅联八年,道以经术, 厥功茂焉。其赐望之爵关内侯, 食邑六百户, 给事中、朝朔望、坐次将军。” 元帝并考虑启用望之为丞相, 同时也招回周堪、刘向, 拟任谏大夫,但由于弘恭、石显百般阻挠,二人只做了郎官。
正当元帝带着负疚之心, 准备启用师傅, 并委以重任的时候, 望之的儿子任散骑中郎的萧伋出面向皇帝上疏,讼望之前事, 为父申冤。这时刘向也不甘心被冤枉, 他引经据典, 上书揭露弘、石等阴谋。石显等人先是以“ 诬罔不道” 的罪名, 把刘向打入监狱, 对萧伋上书, 则谋划了一个阴险毒辣的计谋。石显等人深知作为帝师的萧望之德高望重,平素养成刚正不阿的性格, 宁死不受辱, 就决定采用闪电式的奸术将其逼死。
奸术第一步是骗取元帝逮捕望之入狱的亲笔批示。石显首先操纵复查萧案的部门向元帝呈交了一份奏章: “ 萧望之以前的罪过已然清楚,无所谓诬告,教唆儿子上疏, 确失大臣之礼, 为大不敬, 建议逮捕。”接着中书又上奏: “ 萧望之前为将军辅政, 阴谋排斥外戚, 专权擅朝,有罪赦免, 复刚爵邑, 与闻政事,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恨, 教子上书, 归非于上, 不收望之于牢狱, 难以制其不满之心。” 元帝仔细看了奏章,这次没有隐讳字眼, 知道要把望之打入牢狱, 两封奏章同持一见,两个要害部门不好轻易否决, 批准吧又不忍心。真是举棋不定, 难以下笔。
这时他神色犹豫地说: “ 萧太傅平素刚强, 安肯受捕! 若有意外, 如何是好? ” 站在一旁的石显连忙说: “ 萧望之所犯,乃言语薄罪, 而性命至关重大, 他不会轻生自尽, 请陛下放心。” 元帝正举笔不定, 听石显这么一说,也就下笔准奏了,于是石显等人第一步奸计初步告成。
奸术第二步是立即把元帝的批示付诸实施。元帝批示后, 石显即刻把诏书密封, 交付谒者, 令谒者马上面交望之亲启, 以明诏出不假,是圣上亲自裁决。谒者刚退,他马上又令太常火速发兵马, 疾奔萧府逮人。石显这一连串的行动可谓神速, 可见蓄谋已久, 安排周密。萧望之启读诏书, 即欲自杀。夫人赶忙劝阻, 认为诏书并非元帝之意,不久元帝会醒悟赦罪, 少安毋躁, 可等待新的诏书, 再做定夺。可此时兵马已包围府第, 除束手就擒, 已无等待时间。萧望之的性格岂容受逮捕之辱, 仰天长叹曰: “ 吾尝备位将相, 年欲六十矣! 老入牢狱, 苟求生活,不亦鄙乎!”遂饮鸩自杀,时为初元二年(公元前47年)十二月。
年幼无知的汉元帝此时正在用膳, 忽闻萧望之饮鸩自杀, 一时悲痛不已。萧望之是自己的恩帅, 岂能不为之伤怀? 于是召来石显,责问为何考虑不周, 以致逼死师傅。石显免冠谢罪, 陪之流涕, 以表内疚。此情此景, 自己的恩师已逝去, 元帝又一次无可奈何地谅解了宠臣, 以致留下千古之憾!
望之死后, 元帝赐予重金, 派大臣扶柩送望之归兰陵予以厚葬,并命长子萧伋承其父嗣为关内侯,后每岁周年时, 都特派使者至陵前祭祀,以表对恩师的垂念。
萧望之学识渊博, 才智过人, 历尽波折, 位至三公, 辅佐朝廷, 尽职尽责, 敢于进谏, 刚正不阿, 为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巩固建立了不朽劳勋。
往事如烟, 两千年已逝去, 萧望之事迹已载入《汉书》, 在历史的长河中,作为一代名臣而流芳千古。

上一篇:宗圣曾参      下一篇:上园五色金鱼
免费注册 | 会员服务 | 服务说明 | 关于我们 | 广告业务 | 联系我们


总部: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 电话:010-81958678  加盟热线:15801038369
神州行自助公寓联盟  山东苍山站:15505395288 13220660604
在线服务QQ:852660719 82070616 邮箱:852660719@qq.com
版权所有 神州行自助公寓联盟 鲁ICP备07004453号
专业提供自助公寓、酒店式公寓、短期租房、房屋托管、加盟合作和在线预订
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、中国饭店协会、中国酒店管理协会成员单位